北京地坛医院

健康科普

最冷的节气来了!中医教您怎么过

字号: + - 14
发布时间:2025-01-20 点击量:

“大寒”是中国传统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,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的到来。

由于大寒节气气候寒冷,人的体质容易受到寒冷的影响。因此大寒时期的养生非常重要,重点是保暖、增强免疫力、调理体质。中医认为,大寒时节是阳气潜藏的阶段,身体需要特别的保护与调养。

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、老年及亚健康人群来说,寒冷的天气可能加剧体质的失衡,导致身体功能进一步下降,通常表现为疲倦、失眠、头痛、体力不足、手足不温、免疫力低下等症状。大寒节气的到来,对这些人群来说尤为重要,应该特别注意通过中医的方式进行调养,保持身体的平衡与健康。


大寒节气 中医调养的重点

·壹·
温补阳气  驱寒避邪

大寒节气是阳气潜藏的时节,这时需要特别注意温补阳气。对于阳虚体质的人,应该选择一些具有温补阳气的食物和中药,增强体内的阳气,防止寒冷侵袭。
常见的温补食物有羊肉、牛肉、桂圆、红枣、枸杞、龙眼等,这些食物有助于温暖身体、增强抵抗力。
·贰·
调理脾胃  消除寒湿
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,大寒时节要特别注意保养脾胃。寒气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,食物的消化吸收变差,容易出现腹胀、食欲不振、便溏等症状。

中医常用的健脾暖胃食材有生姜、大枣、山药、白术等,可以通过食疗来调理脾胃功能。

对于脾虚寒湿较重的患者,适当使用理气化湿的中药如陈皮、茯苓、藿香等,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。 
·叁·
补肾养生  增强免疫力
大寒时节,肾是最为重要的脏腑,对于肾阳虚的人群(如常感到寒冷、容易疲劳、精神不振等)需要特别重视。通过温补肾阳,可以帮助维持身体的整体健康。
常用的补肾食材有黑枸杞、枸杞、核桃、黑豆、山药、羊肉等。此外,适当使用中药如鹿茸、肉桂、淫羊藿等,也有助于温补肾阳、增强体力。
·肆·
调理气血  防止过度疲劳
大寒节气的低温使得一些人容易感到疲劳、乏力,特别是气血两虚的人群(如面色苍白、容易感到虚弱)。应通过食疗和药物调养来补气养血,增强身体的活力。
常用的补气养血的食物有黄芪、人参、当归、红枣、龙眼肉等,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气血、提升体力。
·伍·
促进血液循环,防寒保暖

气血不足的人群通常容易感到手脚冰冷、四肢乏力等,因此要特别注重保暖,避免寒冷天气对身体的伤害。适当的温热饮品(如红枣姜茶、桂圆枸杞茶等)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,驱寒暖体。

·陆·
保持适当的运动
尽管天气寒冷,但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,促进气血循环,提高免疫力。可以选择一些室内运动(如瑜伽、太极、拉伸等),避免过度劳累。
冬季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暖,避免突然暴露于寒冷环境中,以免引发感冒或其他疾病。